1月7日,寧波日報頭版、整版連續刊發了《守正創新謀長青——華茂集團50年探路教育產業紀實》、《華茂50年,風華正茂斥方遒》、《解碼華茂50年長盛不衰之謎》三篇報道,深度提煉華茂50年發展歷程,解讀50年長青密碼。
△《寧波日報》頭版截圖
△《寧波日報》第4版截圖
△《寧波日報》第8版截圖
頭版報道全文如下:
守正創新謀長青
——華茂集團50年探路教育產業紀實
記者 馮瑄 徐卓蔚
從執中國教儀產業之牛耳,到黃金之地斥資5億元創辦華茂外國語學校,再到打造教育界的“博鰲”論壇,走過半個世紀的華茂集團,在變與不變中,在執著堅守中,在守正創新中,劈波斬浪,打造了民營企業探路教育產業的“中國樣本”。
“華茂沒有轟轟烈烈,只有踏踏實實;沒有狂風暴雨,只有細水長流?!鄙疃囊雇?,華茂外國語學校辦公樓5樓,華茂集團創始人徐萬茂如是說。
專注——“七色花”鏖戰江湖
“這些是學習桌椅,有手動、全自動,還有嵌入智能AI技術……”走進望春工業園,“七色花”文教生產基地繁忙如常。
從普通的教學器材到家用學習桌椅,再到數字化科技館,以“七色花”為主打品牌,創辦以來,華茂集團植根中國校園,搶灘教育裝備新藍海。
曾幾何時,這朵“小花”默默無名。創立“七色花”品牌是華茂集團走出四明山,告別“云洲竹編”廠,進軍教育裝備產業板塊的首次轉型。
1988年7月,原寧波市教委在全國率先面向市內所有學校推廣勞技教育及相關的教學具。全國教學具產業紅利大門開啟。為了把教具產品推向全國,徐萬茂曾經“六上京城”前往原國家教委。
數十年間,華茂初心不變,專注教育裝備主業,以創新為發展之魂,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立全國首家民營企業主導的勞技教育器材研究所;強化“產學研”,先后與浙江大學、寧波大學等高校合作,促進產品系列化、智能化;率先推出校園數字科技館……
2019年,“七色花”將觸角延伸到了消費品領域,目前僅學習桌椅的年產能就達到12萬套。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華茂順勢而為,揚起“信息化”之帆。
堅守—— 留下教育的“根”
走在華茂外國語學校校園里,“徐爺爺”是徐萬茂最喜歡的稱呼。
1998年,占地面積500畝的華茂外國語學校在鄞州打下第一根樁。這所華茂投資5億元建造的學校,當時登上了中國新聞的“熱搜”。事實上,關于這500畝土地“開發房地產還是建學?!?,坊間的熱議一直不斷?!叭A茂從教育發家,應‘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在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徐萬茂毅然決定用百年時間去“投資”人才。
“把社會效益始終放在經濟效益前面”“企業跟著教育走”,強大的戰略定力和對教育情懷的堅守,讓“華茂模式”在浙江衢州、龍游等地開花生根。
如今的華茂外國語學校門口,迎面就能看到“承認差異、提供選擇、開發潛能、多元發展”16個字,這是辦學理念,也是辦學特色。
打造獲得教育部備案認可的中加合作項目;全國唯一“國民教育過渡班”改革項目試點學?!?6字為指引,華茂學校立足本土的教育國際化英才之路行穩致遠。
學校是徐萬茂最大的牽掛。2008年,《徐氏家族共同協議》通過法律公證,其中明確,如果華茂集團萬一因經營不善閉歇,清算后的全部剩余資產劃歸華茂外國語學校。這,不僅是教育投資者應該抱有的責任心,更是民辦教育舉辦者應有的教育家情懷。
創新——圍墻外靜待“花”開
東錢湖畔,一幢黑色系建筑成為網紅打卡地。這是90多歲的世界建筑大師阿爾瓦羅·西扎先生,為華茂設計的作品?!拔覀兿Mㄟ^這幢藝術教育博物館,打造社會美育大課堂?!辈┪镳^負責人說。
進入21世紀,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時代召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注未來教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新使命召喚下,2020年10月,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召開。
從教育裝備到創辦學校,再到教育論壇,華茂構建了一條產學研的教育產業鏈。為了打造東錢湖教育論壇,從2002年開始,華茂累計投入了22億元。
“華茂美堉獎”是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徐萬茂表示,之所以設立該獎項,是想在時代呼喚和需要大教育、大美育的今天,通過美育、大美育,去教育人、熏陶人、影響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阿爾瓦羅·西扎正是首屆美堉獎的一名獲得者。
以“美育”為關鍵詞,這兩年,華茂積極擴容美育資源,探尋“美以育人、美美與共”的社會美育新路徑。站在50年的新起點上,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勛希望,各領域美育智慧能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形成“美育共同體”,讓更多美的種子在寧波“落地生根”。
更多報道鏈接:
4版報道:華茂50年,風華正茂斥方遒,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2-01/07/content_1303699.htm?div=-1
8版報道:解碼華茂50年長盛不衰之謎,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2-01/07/content_1303723.htm?div=-1